彭博新聞社網站2022年12月29日刊登題為《去全球化將在2023年主導并購交易》的文章,作者是該網站專欄作家克里斯·休斯。文章內容編譯如下:
俄烏沖突令企業領導人開始優先考慮地緣政治風險。這可能導致去全球化主導并購事務的優先事項。
在動蕩的世界中,美國和歐洲的董事會有兩項戰略關切——使供應鏈多樣化以及將資本從風險更大的市場轉移至他們心目中可作為美國相對的政治和經濟避風港的地方。無論企業是生產汽車還是智能手機,它們都在重新評估對中國的依賴。
這意味著近年來企業活動趨勢的扭轉?,F在的重點不是醞釀協議進入新區域或產品領域,而是可能轉向更有選擇性的收購,著眼于買下關鍵供應商。與此同時,通脹壓力將促使企業在鄰近總部的地區進行削減成本的常規性合并。
與這種去全球化同時發生的將是一項融資優先事項:去杠桿化。投資者一直在獎賞能夠控制債務的企業,而這種情況不大可能很快改變。誠然,制藥巨頭需要進行并購來補充它們的制藥研發生產系統。但總體而言,大膽通過舉債把公司引向冒險方向的巨額并購協議很可能是例外。
當然,總會有一些投機性交易。以英國股市為例。由于英鎊對美元匯率較2021年的高點下跌了10%以上,因此對美元買家來說,估價是便宜的,而且出價目標仍然相對合理。
對私募股權而言,2023年肯定會進行清算。杠桿貸款市場的失靈終結了2022年的并購交易熱潮。從此以后,嚴峻的挑戰不是恢復交易,而是讓不久前那些無法應對成本通脹和客戶需求疲軟局面的收購免于負債。
把這些事態發展與支付高額債務的要求結合起來看,未來一年勢將考驗收購企業在收益前景消退時支持其控股公司的意愿。在并購交易熱潮即將結束時屈從于私人股本競購的企業可能最先出現問題——那時買家更有可能支付高價,需要大筆舉債。
收購領域可能重新開始投資的一種情況是: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蹣跚復蘇。如果在不提高股票估值的情況下先取消杠桿融資,這將使買入大亨們能夠抄底。反而言之,股市反彈將促動首次公開募股。我們需要關注什么呢?那就是企業風險投資基金的資本合伙公司是否會借此機會重振收購公司上市的趨勢。
【信息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3-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