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張士龍)在新的一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遼寧海城牌樓鎮制定新目標,創新新格局,追求高質量,2023年全鎮經濟預期目標達到稅收實現6.5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實現4.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75億元。
據介紹,在過去的一年,海城牌樓鎮政府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疫情防控精準有效,經濟社會有序發展,民生事業穩步推進,社會大局總體穩定。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情況下,2022年,牌樓鎮稅收實現4.81億元,同比增長4.75%,在談項目10個,儲備項目13個,簽約項目11個,落地項目5個,引進域外資金實現15.01億元,同比增長50%。
在持續推動項目建設上,牌樓推動重點企業穩增長,推進68戶骨干企業開足馬力釋放產能,幫扶降幅較大企業紓困發展,狠抓項目上馬,全年新建項目1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續建項目7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
在實施規劃和空間整理上,牌樓以全鎮國土空間規劃為遵循,按照產業鏈條的上下游關系,對全鎮空間實施了“五園一區一中心”的規劃擺布,上述園區規劃總面積3161公頃,其中:海鎂工業園區1324公頃;代家工業園區854公頃;篩分產業園區80公頃;滑石產業園區70公頃;菱鎂深加工產業園區162公頃;城鎮生活區491公頃;機械加工及物流中心125公頃。
2023年,牌樓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稅收實現6.5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實現4.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75億元。其中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大力彌補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弱項,堅決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堅持把長板鍛長、把短板補齊,做好產業轉型這篇大文章。
緊扣“千億級”產業培育工程,統籌推進“鎂建材、鎂化工”產業發展,謀劃“鎂合金”產業合理布局,把引進產業頭部企業和產業資本作為工作重點,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加快“數字牌樓”建設,深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啟動建設一批示范項目。把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成為行業級、園區級、企業級的服務平臺,支持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錨定業內重點龍頭企業、大型國企或央企,推動金融產業資本有效嫁接,在徹底革除現有企業“內耗”競爭嚴重弊端的基礎上,實現產品提檔升級。堅持“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大方向,鼓勵企業充分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實現生產和銷售的智能化。充分利用大數據對原料供儲、產能消耗、產品供銷關系等環節進行分析,確保實現生產成本最低、生產效率最高、單位能耗最少、企業效益最大。
全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大力實施招商選資,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充分發揮菱鎂展覽館作用,將展覽招商、政府招商、企業招商深度融合,擦亮牌樓菱鎂名片。積極謀劃與涉鎂央企、世界500強、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等產業頭部企業的對接合作機制。推動產業鏈招商、補短板招商、平臺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招商,實現招商引資規模和質量新突破。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切實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保住基本、兜牢底線,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牌樓鎮政府將堅持不懈從嚴加強自身建設,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堅決扛起“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職責使命。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整治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創建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