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 3月17日10時,東北首條穿海地鐵——大連地鐵5號線開通運營,大連主城區新增一條貫穿南北的骨干交通線路。
大連地鐵5號線列車
大連地鐵5號線是大連中心城區“四縱兩橫”軌道交通線網構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連市軌道交通第二輪建設規劃的首條建設線路。線路全長24.484公里,共設車站18座,采用PPP模式建設,社會資本方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和政府方共同注冊成立中鐵大連地鐵五號線有限公司,承擔項目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維護及更新改造任務。
作為東北首條穿海地鐵線路,大連地鐵5號線海底隧道段全長2882米,其中,海域段全長2310米,是世界首例海域巖溶地層大直徑盾構隧道。
大連地鐵5號線盾構區間
隧道采用直徑12.26米泥水平衡盾構機進行穿海施工,具有“長、大、高、險”四大特點,被業內專家認為史無前例的“世界性難題”。
“長”是指在高強度硬巖地層中掘進距離長,盾構機需連續穿越2882米硬巖地層?!按蟆笔侵腑h境風險大,大盾構下穿航道、碼頭等重要構筑物及交通設施,有風化槽、斷裂帶、軟硬不均地層,遍布灰巖、輝綠巖及鈣質板巖,巖石抗壓強度高,最大抗壓強度118兆帕,安全風險大?!案摺笔侵杆淼缆裆畲?、水壓高,最大水頭壓力0.5 兆帕?!半U”是指隧道穿越1538米巖溶強烈發育區,勘探發現大小溶洞1000余個,最大洞高29.8米,溶洞探測、處理難上加險,盾構掘進像“排雷”一樣小心翼翼。
大連地鐵5號線成型的穿海隧道
施工中,中國中鐵建設者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助力盾構掘進?!傲可矶ㄖ啤本哂凶灾髦R產權的“海宏號”,開發BIM+GIS三維動態模擬管理平臺,做到三維可視化施工管理,指導巖溶地層處理及盾構掘進施工。2019年1月18日,“海宏號”始發,2021年1月10日,隧道提前計劃240余天貫通。該項穿海工程獲得2021年國際隧道行業最高獎項——“ITA隧道獎”。
大連地鐵5號線虎灘公園站
大連地鐵5號線串聯起青泥洼、梭魚灣兩大城市功能核心載體,服務于大連火車站、大連新機場兩座對外交通樞紐,聯系老虎灘、勞動公園兩座聞名全國的旅游風景區,打破了海灣對青泥洼橋、梭魚灣片區乃至老甘井子片區的阻隔,改變了當地過去出行單一通道方式,為大連市提供了新的出行道路, 對構建“一灣兩岸”城市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供稿: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