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通訊員劉銘) 1月15日,伴隨著綏芬河市邊民互市貿易逐步有序地恢復正常交易,首批原產地為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65噸、貨值約80萬元的葵花籽油橫跨歐亞約10000公里在綏芬河鐵路口岸進境通關,運抵綏芬河互市貿易區。
據介紹,計劃未來每月通過邊民互市貿易進口65噸葵花籽油,葵花籽油從一般貿易進口綜合稅率為23.17%,通過邊民互市貿易進口綜合稅率為3.696%,平均可減少19.47%稅費繳納,由此,即活躍了市場,促進了邊民增收,也符合國家讓利于民、興邊富民、睦鄰固邊的重要戰略。
恢復口岸通關前,綏芬河市委、市政府積極謀劃互市貿易恢復交易有關準備工作,引導邊民合作社與國外廠商加強溝通,并組織貨源,預計本月通過互市貿易方式將進口虎頭蝦、糖果、巧克力、罐頭、大豆、亞麻籽等商品,交易額預計實現5000萬元。
綏芬河海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主動作為支持地方發展,完善互市貿易區監管場所卡口、地磅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完成互市貿易管理系統2.0版海關監管端卡口參數配置,開展系統監管備份及相關參數維護,積極與地方相關部門、企業端口連接測試;做好卡口聯調測試和互貿進口葵花籽油實車壓力測試,聯合地方互市貿易區管理局、運營平臺、軟件開發等單位及時解決實車壓力測試推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大幅縮短通關時間,全力保障了恢復運營后首批互貿進口商品安全高效進入互市貿易區。
綏芬河市還將依托綏芬河公路、鐵路兩大口岸優勢,重點圍繞農產品、預包裝食品、日化產品、海鮮、肉類、中草藥等商品開展互市貿易交易,充分發揮互市貿易對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維護邊境穩定的重要作用,深挖15個互市貿易準入國商品潛力,在已開展邊民互市貿易進口交易的7個國家基礎上,繼續拓展互市貿易交易國別與商品種類,大力推進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不斷增加邊民參貿收益,拓寬邊民就業渠道,助力國家興邊富民戰略的深入實施,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引領助推綏芬河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