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金薇)黑土地是十分稀缺的土壤資源,黑龍江耕地面積1590萬公頃,占我國黑土地耕地面積的50%以上。2023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宋錦東
當前,在黑土地保護問題上,黑龍江省人大代表、黑龍江博能生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宋錦東認為,一是缺乏保護黑土地的意識。許多工作機制,工作氛圍需要加強,大多農業生產者缺乏保護耕地的意識,特別是讓自己掏錢保護黑土地,積極性不高。二是土地有機質流失嚴重。由于長期高強度利用,土壤有機質消耗流失多,秸稈、畜禽糞肥等有機物補充回歸少,導致耕地有機質含量大幅降低;雖然近年來不斷加大秸稈、糞污等有機物料還田力度,但是還沒有形成規模。三是缺乏科學有效的保護技術。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沒有專業的知識和專業的人才指導,沒有專業的技術和設施推進,黑土地保護效果很難保證。
針對進一步加大黑土地保護工作,宋錦東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大力發展循環農業。黑龍江省農業資源豐富,每年產生大量秸稈、糞污等農業廢棄物得不到有效處理,不僅嚴重污染農村生態環境,還會造成大量有機質流失。我們可以發展循環農業,采用糞肥還田專用機械,結合秸稈粉碎實施深翻整地作業,將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或按比例與秸稈混合高溫發酵生產有機肥還田。建議強化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支持通過市場化運營模式,在養殖密集區建設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推進畜禽糞污能源化利用與肥料化生產,加強有機物料還田力度,增加黑土地有機質含量。
二是強化科研創新支撐。黑土保護離不開科技創新,離不開創新平臺和創新人才支撐。建議依托地方土壤領域科研院?;A,聯合國家級科研團隊,整合國內相關領域技術力量,建立由屬地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單位組成的專家服務團隊,加快改良技術創新推廣。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加大黑土保護科研立項支持,同時結合實際需求推動部省聯動項目向黑土保護方向重點傾斜。
三是構建多元共贏利益鏈條。黑土地保護工程量大、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只有形成合理的利益鏈條,充分調動多元主體的積極性,才能行穩致遠。建議由政府發揮引導作用,以市場化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企業積極參與,形成黑土地保護建設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