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打造雜糧油料、馬鈴薯、蔬菜、中藥材、葡萄、食用菌等六大農業特色產業集群
六張特色名片為張家口農業“代言”
萬全區鮮食玉米加工企業生產的糯玉米產品。通訊員邢鵬飛攝
近年來,張家口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著力發展雜糧油料、馬鈴薯、蔬菜、中藥材、葡萄、食用菌等六大農業特色產業,培育打造產業集群,推動全市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優質雜糧:種植面積275萬畝,莜麥種植面積全省第一
張家口市雜糧油料產業具有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豐富、特色鮮明、育種領先的優勢。針對此,近年來,該市大力發展燕麥、藜麥、谷子、鮮食玉米等產業,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擴大種植規模,持續完善產業鏈條,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2022年,全市優質雜糧種植面積275萬畝,油料作物69.1萬畝。其中,莜麥種植面積居全省首位,良種繁育面積4萬畝,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莜麥育繁種基地;鮮食玉米種植已成為全國五大生產區之一,2022年種植面積達到13.4萬畝,逐步發展成集種子研發、有機種植、倉儲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產業集群,整體發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張雜谷”制種面積達1.11萬畝,位列全國第一。
近年來,該市圍繞“三品一標”(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先后打造了宣化區張雜谷、蔚縣谷子、張北縣雜糧雜豆等10個雜糧示范園區,培育了蔚州貢米、康保莜麥、萬全鮮食玉米等多個區域公用品牌和國家級地理標志產品。
張北縣馬鈴薯種植戶種植的種薯。通訊員宋海鑫攝
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20萬畝,居全省首位
2022年,該市積極打造產品營銷平臺,完善產業鏈條,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全面提升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20萬畝,鮮薯產量233萬噸,居全省首位。脫毒種薯原種繁育面積達10萬畝,育繁種水平和能力在國內屬領先地位。
近年來,該市以壩上主產區為主,全面提升馬鈴薯種薯產業發展質量,在國內種薯育繁方面的優勢地位得到穩固。重點培育打造了張北縣、塞北管理區、察北管理區3個馬鈴薯種薯繁育和種植示范園區,培優培強“塞北馬鈴薯”區域公用品牌1個、“雪川農業”“塞北弘基”企業品牌2個、“張北馬鈴薯”“康保馬鈴薯”地理標志產品2個。
該市各主產縣區及育繁種單位瞄準馬鈴薯產業發展前沿,積極與國內外科研單位開展交流合作,大力宣傳展示馬鈴薯產業的優勢,產業知名度得到不斷提升。
蔬菜產業:種植面積126萬畝,居全省第三位
每年的7月至10月是張家口市錯季蔬菜集中上市的時間,期間85%以上的蔬菜銷往外地甚至出口,對于保障首都北京及全國錯季蔬菜市場的供應起到積極作用。
近年來,該市立足本地資源、區位和市場優勢,面向京津冀中高端市場,推動蔬菜單品化、集約化、精品化發展,穩定擴大設施蔬菜面積,突破種子種苗繁育、凈菜加工、機械化作業三大薄弱環節,推進精品蔬菜產業集群建設。
據統計,2022年,全市蔬菜產業種植面積126萬畝、總產量約52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省第三位。種植品種以大白菜、圓白菜、芹菜等近20種蔬菜為主,其中彩椒等產品在國內及國際市場均有較高的知名度。
蔚縣南楊莊鄉麥子疃中藥材種植基地4500畝知母種子收獲場景。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57萬畝,增速位于全省前列
蔚縣是我省十大道地中藥材產業縣之一,被譽為“中國冬花之鄉”;“赤城赤芍”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赤城也是全國最優質的赤芍產區;沽源縣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金蓮花人工種植基地……
近年來,該市緊抓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遇,以產業集群建設為抓手,穩定現有中藥材種植規模,發揮當地藥食同源和道地中藥材品種優勢,補短板、提質量、強品牌,提升中藥材產業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全方位延長中藥材產業鏈條。
2022年,該市重點打造壩上高原、沿壩山地丘陵、壩下丘陵3個中藥材產業帶,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57萬畝,增速位于全省前列。
優質葡萄:種植面積穩定在13.8萬畝,規模產量均居全省首位
全市優質葡萄種植面積穩定在13.8萬畝,總產量達到18萬噸,種植規模及產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持有生產許可證的葡萄酒加工企業39家,加工能力20萬噸,產值全省第一;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2家,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連續多年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
近年來,該市依托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堅持市場導向,著眼于加快結構調整、完善產業鏈條、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以現代園區、龍頭企業為重點,推動產品向高端化、精品化方向發展,產業綜合效益持續提升。
2022年,該市重點打造懷涿盆地、宣化牛奶葡萄精品文化、陽原精品鮮食葡萄3個產業示范帶(基地)。懷來葡萄、涿鹿葡萄被認定為中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打造“長城”“中法”等名優葡萄酒品牌50多個,累計獲得700多項國內外知名葡萄酒獎項等。
食用菌:栽培面積發展到0.6萬畝,產量增加1萬噸
2022年,張家口市重點打造工廠化生產、露地及棚室生產2個食用菌產業示范帶,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發展到0.6萬畝,較上一年面積增加0.1萬畝,產量增加1萬噸。
據統計,目前全市從事食用菌種植的專業合作組織9家,工廠化生產的企業4家。重點打造成以張北縣為中心的集約化菌菇和菌棒加工基地。其中,張北的“野狐嶺”商標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和河北省十佳食用菌知名品牌,4個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崇禮區萬錚農業生產的滑子菇、赤松茸產品出口東南亞多個國家。(來源:河北新聞網 河北日報記者李艷紅 通訊員袁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