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金薇)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延壽縣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宏亮在日前召開的哈爾濱市人大會議上提出建議:進一步明確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做大做強有機循環農業。
姚宏亮認為,發展有機產業,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構建環境友好型農業,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產業的重要舉措,對于保護和改善農村與農業生態環境,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姚宏亮說,近年來,哈爾濱市政府高重視有機產業的發展,依托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農業資源,走生態循環之路,打造知名品牌,農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邁上的新臺階。
姚宏亮建議:
一、進一步明確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
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生產加工的難度要大于常規生產,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沒有開發相應的技術,產品價格優勢沒有得到實現。國內外大量的實踐證明,經過一定時間的探索,相當部分有機農業不僅在技術和生產上可以與常規農業抗衡,而且完全具備競爭優勢,關鍵是如何轉型。國內在水稻、蔬菜、茶葉等生產中均已經得到證實,如果再加上有機農產品的價格優勢,其競爭力必將進一步增強。我市地處黑土地帶,發展有機產業資源條件十分優越,只要解決好標準和經營管理,完全可以大規模發展,避開常規農業,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有機農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制定、完善和實施有機農業的產業扶持政策
在財政方面的產業政策包括補貼、稅收、認證費用減免支持等形式,建議我市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綠箱政策,采用靈活的經濟手段,保證有機農業產業的有序、良性、穩定發展。參考歐盟等國家的操作方法,可以考慮對轉換期的有機生產給予補貼,補貼幅度必須保證轉換期的生產企業的收益維持在轉換前的水平。要以有機農產品為突破口,在面源污染控制項目中,將有機農業技術列入優先技術方案,作為我市優先產業予以支持。對貧困地區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環節的稅收予以優惠。對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的企業,實施綠色通道和優先放行的措施,優先推薦國家免檢產品等。對于在轉換期或者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的企業,給予貼息或者免息貸款或者信用擔保。
三、持續擴大有機產品規模
大力推廣《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等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通過財政認證補貼和認證主體項目支持等措施,推進了有機農產品數量的增加和基地規模的擴大。要以有機糧油、有機水果、有機蔬菜、有機薯類產品、有機畜產品為重點,大力推進規?;?、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鼓勵和扶持有機農產品專業加工企業建設,逐步形成從生產到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促進有機產業健康發展。
四、強力推進專業化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
加大有機農業項目資金投入力度,扶持和指導有機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專業村、專業鄉鎮乃至有機食品專業縣建設。真正形成以農業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按照“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可控制化”為原則,以投入產出最大化、可再生資源高效循環化、有害物質排放最小化為目標,最終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協同發展的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高產量、高質量、高效益和資源循環、生產綠色等優勢。
五、全力打造有機農產品品牌
通過支持各類市場主體設立有機產品專賣店,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優質農產品進京等各類展銷會、洽談會和推廣會,盡最大努力提升哈爾濱有機農產品的公信力和市場影響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科技戰略支撐。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堅實基礎,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重要支撐,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服務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培育一批有機產業集群建設為框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淘汰落后產能、提升傳統產能,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創新有機農產品品牌。健全生態品牌監管網絡,充分發揮有機產業協會作用,建立質量違法違規退出制度,形成了完整的質量監管追溯體系。
六、有力扶持有機肥產業
為發展有機農業提供有機肥,解決養殖面源污染問題,加快有機農業發展步伐,保障有機農產品品質,要對有機肥產業進行了扶持。結合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工程,在有機產業優勢區域,重點支持工藝方案成熟合理、產品劑型及組合適宜,技術先進,操作方便,生產成本低、效益高的大型企業開展有機肥加工生產,推進有機肥商品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發展。項目的實施不但可以解決養殖糞污的污染,又為有機農業發展生產出了優質的有機肥料,為做大哈爾濱市有機農業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