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實習記者張周牧杰 牡丹江報道】為了確保有機嬰幼兒奶粉的品質,企業必須做全產業鏈,這是鄭俊懷-尤爾根團隊從品質導向得出的結論,也是他們對中國國情的切實體察。從這個原點出發,使得紅星的企業標準比國家標準、美國及歐盟標準都要更加嚴苛,由此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高端產品之路,指向中國奶業的根本未來。
紅星集團董事長鄭俊懷
農地必須休耕三年才能建有機牧場
在事實已經證明向社會收購原奶不行;自己養牛,奶牛養殖場向周邊發出訂單,購買草料行不行?鄭俊懷和尤爾根經過實地考察認定:也不行!
因為,零散的農戶在種植牧草過程中,如果偷偷地使用了化肥、農藥、除草劑,經過檢驗發現他牧草不合格而拒收,他會跟你急,甚至可能影響到社會穩定。
2013年,當他們投入巨資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GEA公司設備建起歐盟標準的工廠,并以詳細的流程消化了整個管理體系、建設起國內一流檢測中心、制定出比國家標準乃至歐盟標準都還要嚴苛的企業標準,準備沿用當時業界通行的辦法,即收購原奶進行加工時,發現必須面對一個嚴峻的現實,即真正的有機奶原奶極為稀缺。
他們花6元/KG也只能購進一少部分真正的有機原奶,而市場上大多數價格3元/KG的原奶不符合有機奶的標準。
是服從資本邏輯,“賺快錢”而對原奶“將就”?還是遵循產品質量邏輯,而對原奶“講究”?鄭俊懷和尤爾根說服了股東,選擇后者。于是,他們一邊花高價購進可用的有機原奶投入生產,一邊全力以赴投入有機牧場建設。
紅星集團從農民家庭流轉來的耕地,經過三年休耕,以實現土壤的自我凈化改良,然后以有機肥種植牧草,不施任何化肥;初冬時節將土地深耕,以便于土壤中的蟲卵被嚴冬所清除,減少來年病蟲害的可能性,避免打農藥;種植青儲玉米,萌芽時伴生雜草,一律人工鋤除,不施用任何除草劑。
紅星乳業的外國專家經常會來“聞牛糞”。原來,這里奶牛養殖過程中,除了歐盟標準許可的防疫措施外,就是從奶牛糞便、進食等日常生活表現,對奶牛進行調理,這樣,在奶牛的“體檢指標”尚處于正常狀態時,及時預防,避免任何病牛所產奶液混入,更杜絕原奶中任何抗生素等藥物殘留。
有機生態牧場
奶牛糞污必須做無害化處理
牧場糞便散發出來的氣體,如果大量留存于當地空氣中,對牛奶的品質是有影響的,因此,將牛糞中氣體變廢為寶,就成了這里必備的功課。
他們的做法是,2016年4月,紅星與德國韋斯特沼氣環保公司合作,投入資金1400多萬元,采用德國“混合中溫發酵、全程自動控制、沼氣燃燒發電”技術;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生態化的原則,通過牧場自動化傳送管道將糞污直接導入沼氣罐,做無污染封閉處理。
沼氣產生電能并入國家電網;沼渣用作奶牛臥床墊料;沼液是優質有機肥,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解決土壤板結、提高土壤活性,滿足有機飼草料種植。
2017年紅星沼氣廠在牡丹江冬季零下30多度條件下進行驗收,中德雙方確認合格。
經歷了第一個嚴冬之后,2018年4月10日,牡丹江市環保局組織各職能部門及第三方黑龍江省指南針檢驗檢測有限公司,對沼氣項目驗收,成功通過了第三方《環保驗收檢測項目》評估。
這為東北寒冷氣溫下大型牧場,牛糞沼氣無害化處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并成為全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有機產業鏈上的生態文明保護、建設的創舉。
任何動物,只有避免了糞便的困擾,其生命體驗才大大提升,從而煥發出生命的激情,人如此,牛亦如此。
紅星集團打造優質乳品
必須把工廠管理規程落實到執行環節
這里的工廠是我國乳品企業第一家按照“歐盟標準”設計、建設、管理的一流現代化工廠。政府相關部門一次驗收通過、頒發生產許可證。
吸收了國際乳業科技最新成果,全部實現智能化數據控制,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奶粉干燥塔比國標高15米,改增加旋風分離系統,改善鮮奶原前處理工序,此項投入比常規增加4000萬元。突破常規殺菌技術工藝,安裝兩臺除芽孢菌設備,除菌率達到99.99%,僅此一項,比常規設備增加投資1000萬元。
他們根根據歐盟標準,投資3000萬元,在紅星組建國內一流檢驗中心。檢測三聚氰胺、重金屬、黃曲霉素、獸藥殘留等安全指標狀況;檢測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一系列營養指標狀況。
為配套工廠運轉,紅星還投資600萬元,從瑞典進口IFS信息系統,招聘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工程師郝永茂,根據尤爾根整體設計布局編制程序。在企業內部實現全程信息化管理。消費者可通過掃描產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追溯、監督每罐奶粉奶源、原材料、生產、檢驗、銷售、物流等每一個環節。
尤爾根遵循德國萊茵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準,通過智能化數據控制,將管理章程中上千萬文字落實到上千個具體的執行環節,相當于把世界最先進的德國嬰幼兒奶粉企業搬到了中國牡丹江。
德國乳品專家尤爾根
獲得歐盟有機證書
執行比國際標準更加嚴苛的企業標準
鄭俊懷、尤爾根帶著技術團隊,對現有的設備、工藝安裝進行徹底改造,吸收了國際乳業科技最新成果,全部實現智能化數據控制,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
他們將現有的奶粉干燥塔加高15米,改增加旋風分離系統,改善鮮奶原前處理工序,整改投資從700萬元增加到4000萬元。
突破常規殺菌技術工藝,安裝兩臺除芽孢菌設備。按常規,安裝一臺,鮮奶中的除厭氧芽孢菌率已達98%以上,再增加一臺,除菌率達到99.99%。而為了1.99%除菌率的提高,需要增加投資1000萬元。
他們認為只要能滿足給寶寶生產極致純凈的好奶粉,花多少錢都值。幾個月后,新西蘭恒天然集團肉毒桿菌事件爆出,驗證了尤爾根安裝兩臺除芽孢菌設備決定的科學性、超前性。
更難能可貴的是,國家內標準規定:原奶細菌總數允許最大值200萬個/毫升;美國、歐盟標準規定10萬個/毫升;而紅星企業標準是,原奶細菌總數2萬個/毫升,比國家標準、美國和歐盟標準都要嚴苛。
奠定了有機全產業鏈的基礎,即使該企業標準異常嚴苛,執行起來也不顯得別扭、勉強,而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