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黃飛虎) 篆刻藝術,源遠而流長,經歲月不老,歷千秋而彌鮮。英民先生之作,氣韻華盛,神采繁昌,更有其盛世國印,體新辭尚,累累新作。奕奕登堂。雖識凹凸而能分朱白,計翻正卻還定陰陽。朱痕雖小,乃見大千世界,千面萬殊皆俱一相,唯有“勤奮”與“天賦”并案。
兔年春來之際,中經聯播走進英民書齋,專訪著名篆刻藝術家王英民。
王英民,男,1952年12月生,吉林松原人?,F為北京市東城區書畫協會理事,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半個世紀,筆耕不輟,刀刻連年,王英民書法博采篆、隸、行、草等,博眾彩之長,其篆刻涉獵先秦古璽及明清流派,印從書出,印外求印,風格多樣,師古不泥古。金石之道,講究布局,須生動,又得體: 有嚴謹,亦虛實:看似平面的靜態的朱泥紅印,卻以其高度的抽象、流動的點劃,體現了一種變化莫測、簡淡自然的空間層次、節奏、質感、氣韻和生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積淀、凝定與結晶。
王英民常說的一句話是"給爛石頭以生命,在方寸之間盡顯風采"。他所篆刻的“中國夢"印,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赴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制成logo,用于傳播中國文化并館藏。
藝術,始于技術,而終于境界。 因此,凡被稱之為藝術,“技術”與“境界”兩者須臾不能離開,正如“天賦”與“勤奮是成就一個藝術家的必備要件一樣。王英民之作品所透露出的氣息和作者本人是一致的。
▲釋文: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釋文:生命重于泰山
▲釋文:送瘟神
▲釋文:紙船明燭照天燒
▲釋文:荊楚春回
▲釋文:山河無恙
▲釋文:戰疫凱旋
▲釋文:白衣逆行援鄂凱旋歸
▲釋文:江山多嬌
▲釋文:天若有情天亦老
▲釋文: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釋文:萬山紅遍
▲釋文: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釋文:國醫大師李業甫之印
歲末年初,王英民先生特篆辭舊迎新古詩并刻相關印章告別昨天,以今天和明天之名祝全國人民新春快樂!
▲釋文:恭賀新年(兩個燈籠由“恭賀”二字組成)
▲釋文:元日
▲釋文:王安石
▲釋文:爆竹聲中一歲除
▲釋文:春風送暖入屠蘇
▲釋文:千門萬戶曈曈日
▲釋文:總把新桃換舊符
▲釋文:恭賀新年
▲釋文:今歲今宵盡
▲釋文:明年明日催
▲釋文:寄語天涯客
▲釋文:輕寒底用愁
▲釋文:春風來不遠
▲釋文:只在屋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