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 經過前期一系列考察調研,遼寧中聚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北方耐鹽堿水稻專家工作站及盤錦市大洼區新興鎮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工作試驗基地日前與總部位于香港的全球耐鹽堿作物聯合科研院、全球溫帶及熱帶鹽堿土壤改良聯合科研院、世界溫帶鹽堿土壤改良科學家及企業聯合會三家國際科研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耐鹽堿水稻,開展多渠道、跨區域農業科研試驗與開發。
多年來,中聚生態農業憑著在耐鹽堿水稻開發利用領域取得的不俗業績,在域內外和社會各界聲名遠播。驕人業績和良好聲譽的累積疊加,沒有停滯和放緩他們不懈追求的腳步,在立足于固化既有成果的同時,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未來更廣闊的天地。
巢暖引鳳棲,花開蝶自來。中聚生態農業注重文治武功的內外兼修,在盤錦市各級政府及高新技術經濟區的領導下,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與國內外同業的交流合作。
作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東北地區民營企業中唯一踐行者,中聚生態農業始終堅持以耐鹽堿水稻的研發與推廣為核心,以“耐鹽堿水稻+土地改良+智慧農業+產業生態圈”為發展模式,以“解決饑餓問題,糧食安全”為使命,踐行袁隆平院士“億畝荒灘變良田”的偉大夢想,讓貧瘠的土地稻花飄香。
歷經坎坷、櫛風沐雨,夯實基礎、科研合作、鏈接資源、促進轉化,努力搶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在鹽分濃度3‰、6‰、9‰的鹽堿水稻材料、優質種源繁育及雜交制種等科研試驗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擁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新亮點,在耐鹽堿經濟作物新技術的應用和開發上走在了新的科技前沿。在自主創新的技術體系巨大變革中,深度融合三產發展,以“一帶一路”38個沿線國家和地區、(北緯40°39′至北緯47°55′)緯度帶內45個國家和地區為戰略實施地,開展鹽堿地綜合治理改造、耐鹽堿水稻的篩選、種植、推廣及綜合經濟體的運營和開發。
酒香不怕巷子深,科研碩果散芬芳。2021年至今,中聚生態農業相繼接到中哈“一帶一路”聯合協會、朝鮮大興株式會社、烏茲別克斯坦鵬盛工業園區、俄羅斯遠東地區哈巴羅夫斯克政府的邀請,前往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開展農業技術科研考察,開啟了企業發展的新篇章??萍寂c產業的深度融合,使“中聚”有望走出國門,接軌世界!成為守望人類糧食安全的“新農人”。
"志在山頂的人,不會貪戀山腰的風景”,這句勵志名言是中聚生態農業領頭人張潛心志的真實寫照,對耐鹽堿水稻開發利用的廣闊前景信心滿滿的他,秉持袁隆平院士農業科研報國精神,為“遼寧中聚”擘畫了新的宏偉藍圖,“遼寧中聚”正用科技之光,照亮中聚農業產業化走向世界的延展之路。
文/魏新望 攝影/董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