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7月28日哈爾濱訊(金薇)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凝聚共識力量,在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的情況下,民眾“食以安為先”意識空前高漲,讓民眾吃上安全食品、放心食品,為百姓的食品安全健康服務,共同推動黑龍江省食品安全體系的構建。由中國經濟新聞聯播網和中國品牌管理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各大相關機構、協會、科研院所,共同開展”2021安全食品進萬家活動”,此活動開展以來,得到廣大消費者關注。黑龍江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專家組委會評審入圍“百姓放心安 全食品”獎項。
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地處于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青山鄉奮斗村,位于勃利縣縣東部,距縣城7公里,距青山鄉鄉政府所在地4公里,奮斗村現有農戶331戶,總人口1141人,耕地面積10609畝。是一個集休閑農業與旅游度假為一體的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以特色餐飲、娛樂采摘為載體,讓游客享受清新自然、遠離污染的高品質生活為經營宗旨,以生態農業為軸心,將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銷售、電子商務、餐飲住宿、旅游會議等產業構建成為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互為資源的完善循環經濟產業系統,成為一個綠色、和諧的休閑旅游村莊。
合作社現有股員工30人,注冊“奮斗村”商標,2018年奮斗村鮮食玉米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三年來營業收入達1100萬元。
在合作社的幫助下,奮斗村先后被授予全國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國家互聯網應用示范村,2019年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合作社理事長田作林(右一)看望村里貧困戶
合作社理事長田作林先后獲得市勞動模范,省勞動模范稱號,省級拔尖人才稱號,全國鄉村旅游能人,省脫貧致富農民帶頭人,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搶抓機遇促發展
近年來,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逐步探索出一條由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用旅游餐飲業來帶動農產品銷售,以農產品銷售和勞動力轉移來對旅游業進行反哺,達到雙贏的效果。引導村民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許多村民改掉傳統大田作物,逐漸以種植西甜瓜、龍豐果樹、黑甜甜葡萄、鮮食玉米等經濟作物為主,其中僅鮮食玉米一項就銷往全國60多個城市。
合作社園區內的綠色蔬菜采摘區,各種各樣的地道農家小菜任你采摘,保證純天然,無污染,讓游客吃到最健康的蔬菜。2020年合作社種植鮮食玉米2250畝、加工鮮食玉米600萬棒。
經過不斷的發展努力合作社成為是集葡萄種植、甜糯玉米種植、加工、銷售、有機蔬菜種植、養殖、采摘、觀光、旅游、私家菜園訂制、民宿體驗、特色餐飲、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F有民宿20余間,餐飲面積3000平方米,現代化衛生間3處,停車場4處13000平方米,鮮食玉米基地2250畝,加工車間1800平方米,倉儲1200平方米,葡萄大棚15棟,溫室4棟,青儲基地10000平方米,電商扶貧大集800平方米等。
農旅結合創新路
奮斗村不靠山、不臨水、沒資源,穿村而過的勃七公路一邊是勃利縣城、另一邊是七臺河市新興區。該村借助休閑經濟興起的機遇,圍繞公路做起了旅游這篇大文章,把農家的“笨字號”雞、鴨、鵝和小園菜搬上餐桌,讓城里人來村里感受田園風光和鄉村民俗,讓奮斗村成為全市鄉村旅游“打卡”景區。在市縣兩級的大力支持下,該村被列為全縣農業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村,以發展鄉村民俗旅游為主題,全力打造“旅游示范基地”。近年來,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栽種了樹木、花草,改造了村內道路、路燈,新建了室內、窗外廁所,改建了民宿房間,全村面貌煥然一新。奮斗村已具備為游客提供農產品采摘、餐飲、住宿、篝火娛樂等服務的能力。2019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2020年至今接待人次已達8萬人次。
扶貧帶動共致富
2017年以來,合作社牽頭實施產業扶貧,為全鄉貧困戶免費發放1.5萬棵龍豐果樹苗木,扶持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以每斤4.5元的價格回收貧困戶生產的龍豐果。每年為36戶貧困戶每戶發放1000元工薪崗位資金;幫助太升村建設葡萄大棚3棟壯大村集體收入,年帶動農民工就業近120人,其中貧困戶40人;以高于市場價1000元的價格流轉貧困戶土地,并為貧困戶發放鮮食玉米種子,以每棒高于市場價3分錢進行回收。2019年合作社共計解決120人的就業問題,通過合作社各項政策幫扶總帶動農戶100余戶,2020年合作社以解決200人就業問題,帶動農戶180戶,其中55戶為貧困戶。
發展養殖譜新篇
奮斗村綽號“小摳村”,村民世代耕種大田,精打細算地過著小日子。為了改變舊面貌,合作社上下決心優化全村產業格局,發展“全鏈”養殖產業。
通過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全村信譽貸款擔保的方式,使全村200戶村民全部成為貸款信譽戶,30戶養殖戶每戶獲得信用社5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無抵押擔保貸款。奮斗村也因此成為全市第一個整村授信村、全省整村授信試點村,徹底解決了養殖戶的資金不足問題。合作社共有鮮食玉米基地2500畝,合作社將鮮食玉米秸稈回收生產青儲食料,免費提供給村民發展養殖產業,并解決了全村秸稈禁燒難題。
為做大全村養殖產業,合作社率先建起3000平方米養殖基地,為全村“打了樣”。從而帶動全村養驢、養牛、養羊業蓬勃發展,僅羊就存欄5000只。
為解決糞便污染,及提升土地綠色、有機品質問題,合作社免費回收養殖糞肥,用于改良鮮食玉米基地土壤。
為解決產業鏈終端問題,合作社肩負起統一推廣、升級銷售全村畜牧產品重任。建起了冷庫,并進行冷鮮肉切割;注冊了商標,打造奮斗村養殖產品品牌。銷售上,該村將于明年在市縣開設全羊肉連鎖店?!拔磥磉€要到更遠地方、更多城市開店,而奮斗村則作為后方養殖基地?!蓖ㄟ^推動全村發展養殖產業,并形成“全鏈”養殖產業,今年奮斗村村集體將增收數倍,養殖戶戶均可增收五萬元以上。
在旅游農副產品方面原有的奮斗村鮮食玉米產品過于單一,在今年我們新增加了綠色農家醬,酸菜,白酒,羊肉,小笨雞,笨雞蛋等一系列帶有奮斗村商標的綠色農副產品。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現在的勃利縣青山鄉奮斗村在合作社的帶領下,已成為一個環境美、生態優、村風正、民風淳的文明和諧新農村。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們將繼續帶領合作社繼續挖掘生態旅游品牌內涵,塑造鮮明特色,依托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著力打造精品旅游項目,把“鄉村風情園”打造成一個四季開放的歡樂牧場和歡樂農場。繼續帶領奮斗村全體村民壯大鮮食玉米種植基地,并利用鮮食玉米秸稈打造青儲來發展養殖業,帶動農戶300余人,全村上下攜手共進,努力將奮斗村打造成為全國高標準化鮮食玉米產業示范基地及全國鄉村旅游龍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