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綏芬河市依托口岸優勢,以地方特色文創產業為載體,把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引入多位文化藝術大家入駐發展,取得豐碩成果。本網采訪了其中的部分優秀代表,向讀者展示他們在百年口岸的創藝新生。
中經聯播(李學坤 綏芬河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姚自強 )每當我們走在口岸綏芬河的公園、景區、街道旁,人們會發現,這里的創意文化濃郁,具有地域特色、獨自的個性特征、俄式風情、地方文化構成城市風貌,它們承載著具有百年口岸文化產業創意底蘊的山城。很多優秀的雕塑作品成為美麗邊城綏芬河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些雕塑作品都出自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綏芬河天奎建筑裝飾公司總經理張天奎之手。
張天奎是一位自幼習畫,熱愛美術,鐘情于設計與雕塑的著名雕塑家。
1972年張天奎出生于黑龍江省明水縣農村,畢業于佳木斯三江美術學院,先后供職于農墾、油田煤礦等多家企業,學有所長,學為所用,將鐘好的藝術轉化為他的人生追求和事業財富,一生與藝術為伴,樂此不疲,孜孜以求。
記者:據介紹,您從小就喜歡美術,那么是什么讓您一直堅持到現在呢:
張天奎:因為我從小就比較喜歡繪畫,到十八歲,畢業以后就走向社會,也是從事美術裝飾行業,在這裝飾行業中,對這個平面和色彩對我的激發和刺激小,而我接觸雕塑之后呢,對于雕塑的立體空間和他的材料應用非常感興趣。所以就一直從事雕塑到現在。就說,和雕塑和造型有關的對我來說就非常非常感興趣。
▲作品《夢想時光》獲第四屆中國當代抽象雕塑藝術展獲得一等獎
▲作品《逆行奔赴》榮獲省委宣傳部等五家單位主辦的全省抗疫優秀作品一等獎。
▲作品《藍亭》在2019年第三屆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優秀雕塑作品獲得國內大獎。
為了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張天奎奔赴北京參加第四屆全國抽象雕塑高級研修班學習,師從美國北卡羅納大學比利·李老師,從此,張天奎的雕塑技藝不斷攀升。他設計的雕塑作品《夢想時光》獲第四屆中國當代抽象雕塑藝術展獲得一等獎。作品《逆行奔赴》反映防疫題材的作品,榮獲省委宣傳部等五家單位主辦的全省抗疫優秀作品一等獎。作品《藍亭》在2019年第三屆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優秀雕塑作品等多件作品先后獲得國內大獎。
記者:那么,您是如何不斷提高您的創作藝術水平的呢?
張天奎:2013年至14年之間,這個時候咱們國內平臺發表的雕塑作品廣了,也比較多了。所以,我從平臺上就接觸了一些大賽和國際雕塑大賽,一開始也是抱著試試的態度,把我的作品發布在平臺上,和大家共同來參與,共同感覺我的作品能不能融入這個平臺中去。和現在的雕塑的理念、形式,和我學的形式是否偏離。通過比較能讓我從中找到一個正確的道路。我參與的過程呢,也證實了我走的道路是比較正確的。從平臺參與當中呢,就和咱們國內這些大師級還有教授級還有學生級公共交流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而且對于我的雕塑創作非常有信心。
記者:您對于雕塑藝術更傾向于哪一類?
張天奎:我現在來說,比較傾向于抽象派,因為抽象比較簡潔,而且它富有內養性更廣,因為過去搞巨像的時候,從雕塑角度講,只要把它做得像,做得好,做得美,就感覺這個雕塑很滿意。
理想與追求相同,總會有一種緣分所致。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天奎在綏芬河于妻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他相濡以沫的終身伴侶。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綏芬河火熱的發展形勢吸引了他們,夫妻二人開辦了屬于自己的建筑裝飾公司。二人志同道合,夫倡婦隨,家庭事業紅紅火火,也從此走上了文化產業創意的道路。
▲張天奎妻子、綏芬河天奎建筑裝飾公司設計師姜紅梅
綏芬河天奎建筑裝飾公司設計師、張天奎妻子姜紅梅:“天奎是一個具有‘匠心’的人,我們經常是一起研究作品的創意,從設計到定稿、再從生產加工,他都嚴格把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它本身就很重視本土文化藝術元素,不斷挖掘綏芬河的文化歷史,為綏芬河做出了很多貢獻”
雕塑作品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只是這種藝術作品離我們日常生活更近,還有它獨特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但是,在諸多種類的藝術分類中,雕塑毫無疑問是最為累人的藝術種類之一,因為它的創作過程和創作條件限制了許多人,這是雕塑作品的缺點,同樣是它的優勢,正因如此,雕塑作品才更具價值。
由此,張天奎在設計創意每一件作品時,他都要苦思冥想,夜不能寐,耗盡大量的時間和心血。
無論在綏芬河文明城創建中,還是在綏芬河國門景區,由張天奎設計建造的主題雕塑群,緊密結合綏芬河百年發展歷史,寓創意與文化和抽象之中,既有百年口的歷史述說,又有文化產業創意的寓意,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更多的游客所向往的網紅打卡地。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對于精神生活也逐漸提高了要求,雕塑作品層出不窮,許多雕塑作品,都非常精彩,不僅在造型上奪人眼球,還給人精神上帶來沖擊。
記者:請問,您在今后的創作中還有那些想法和計劃?
張天奎:我想,我作為綏芬河的一員,也要為綏芬河在文化產業創意發展中,做出我應盡的責任,利用好口岸的中俄文化元素,多創作出具有綏芬河歷史底蘊特色的雕塑作品來。
作為一位雕刻藝術家,張天奎忠于他的內心,為人謙和平易,為藝術執著追求,對設計和雕刻工作精益求精,從沒有過半點馬虎,因此贏得了客戶的信賴,作品構思獨道,超出人們的想像,又是那樣的耐人品味。
隨著綏芬河市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裝飾行業又迎來了嶄新的春天。張天奎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如今,張天奎的雕塑藝術作品,不但在這座口岸城市綏芬河耀眼奪目,令有人贊嘆不已,同時,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也隨處可見。用他的話說,“我不但要把口岸綏芬河的文化產業創意元素不但在本地發揚光大,也要走向全國每一座城市?!保▓D/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