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 讀著名畫家鐘綱的作品,兼容與沖撞,沉淀與創新,歷史與現在,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畫中有畫,意象的桃形中間是山水,旁邊是桃花,或桃花穿行于云層景觀之中,“我用一根線表現穿越,它是一種符號,令人聯想?!?/p>
鐘綱,1960年生于重慶,祖籍江蘇南京。1982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78級油畫專業。1982年組建重慶烏江畫院并任專職畫師。1992年英國大衛·史密森古典油畫材料培訓班畢業。
鐘綱的名頭很多,是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文藝培訓志愿者,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致公黨成都市委海外聯絡專委會主任,致公黨四川省文化藝術體育委員會副主任,成都致公畫院副院長,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創作研究院研究員、綜合材料繪畫研究院研究員,四川新銳油畫院副院長,成都理工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西南民大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特聘專家,成都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授,成都市第十五屆政協委員。
鐘綱的作品多次參加國際藝術交流展、全國大型美展并獲獎:
2013-2015年作品入展“跨越大洋”中國藝術家當代作品展拉美巡展—巴拿馬、委瑞內拉;
2014年作品入展“中國·緬甸藝術交流展”—緬甸;
2015年作品入展“東方之美—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智利;
2017年作品入展《無界》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美國;
2018年作品入展《天府百年美術文獻展》、《中德當代藝術交流展》;
2019年作品入展《同行—中國當代油畫名家邀請展、中美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美國;
2019年“桃花”元素作品入展《跨越大洋·重塑未來—中拉國際藝術展》—北京;
2019年受金三角經濟特區政府邀請入展《湄公河藝術行動第1季暨金三角國際藝術名家邀請展》—老撾;
2020年5月《2020桃花韻》—鐘綱文創、油畫展—成都;
2020年9月《岕雅秋池·時間隧道》鐘綱油畫藝術雙個展—成都;
2021年12月《溪山·桃花》鐘綱油畫作品展—成都。
黃桷坪的美好時光
鐘綱1977年作為應屆高中畢業生考上四川美術學院,后被通知應屆生以后還有很多機會,先把入學機會讓給那些年紀更大的知青考生。陰差陽錯遲了一屆,以前40名成績,考取四川美術學院1978屆油畫專業。
鐘綱進校之后自己年齡太小,看到什么都興奮都好奇。受蘇聯繪畫‘巡回畫派’影響,天天沉浸在研究色彩,覺得蘇聯的風景太好了,不像身邊都是灰撲撲風景,認為要畫風景必須到蘇聯去,才畫得出來那些黃昏、暖調子、冷暖對比……
當時,學習簡單熱切,白天上課,晚上在走廊上抓鬮輪流當模特,畫肖像畫,學習氛圍甚好。鐘綱還記憶猶新,學校圖書館進了一套《世界美術全集》畫冊,大家都搶著看,不得已安排一個班看一天,輪到的班提前做好準備,廢寢忘食抓住那一天的機會。78級油畫班第一次看到這稀罕物,大家帶著油畫棒、速寫本進去,哪位同學喜歡某張畫,就把這張畫的色塊大概畫出來。沒帶色彩進去的就用鋼筆打個破折號--暖色、橘紅色,“冷色”就特別注明“冷色”:藍色、綠色、粉綠色、灰色…… 后來,學校擔心《世界美術全集》被入迷的學生偷偷扯掉內頁,就放在學校的公共櫥窗,每天由專人負責翻頁,每天一頁,像日歷,也總是圍滿同學們的人影……
鐘綱還經常提著畫板,在校園里、到車站碼頭,到山上茶館畫畫寫生,走遍了黃桷坪的旮旮旯旯。鐘綱現在回想起來,黃桷坪的時光真是美好。
烏江畫廊添色彩
鐘綱是個幸運的畫者。1982年,同班18位同學各自奔赴東西,他被安排到了重慶涪陵,參與組建后來的烏江畫院并任專職畫師。
涪陵就是一個水碼頭,屬于落后山區,直線上坡,陡峭山勢,城市蒼涼。一個水泥柱子,上面掛個木箱,寫著“涪陵人民廣播站”,手搖電話機維持著基本通訊。但當時的藝術館老局長姓于,老局長非常重視文化,在他的倡導下成立烏江畫院。
烏江的溪山遠岸,湍流景象給了鐘綱極大的視覺沖擊,身處烏江和長江的交匯,烏江水綠,長江水黃,交匯處形成巨大的色差與色塊,那種畫面讓人印象深刻。鐘綱突然被這雄渾的顏色擊中了,他對色彩與風景有了更強烈的認識。
在烏江,鐘綱每天都在創作,背著畫箱走進到酉陽、秀山、黔江、彭水……在那個年代,作為文化創作者的日子過得倒是舒緩悠揚。烏江的溪山與奇景,給了他最大的視覺養分和創作素材。坐上小柴油船,進入龔灘,沿線山巒的變化,透綠的江水,一浪浪涌到胸膛;坐長途車到酉陽到秀山,穿越湖南……
東方元素染油畫
鐘綱認為,現在國人受歐洲繪畫和蘇派風景繪畫影響頗深,對歐洲風景的認識已然概念化,也有了審美疲勞。實際上真正的好的風景畫來自東方,中國的風景畫有很多可取之處。2017年隨團去美國弗吉尼亞州、2019年去美國威斯康星州等地舉辦文化交流聯展,面對美國記者,對于這一問題他就多次提到。
“中國的風景現在已經發生審美上的某些轉換,許多美的風景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欣賞東方風景,在經過我們的環境治理與村落改造后,實際上都非常漂亮,特別入畫?!辩娋V這些年,把中國的文人畫與西方繪畫有機結合。他的繪畫中大量地出現了一些線,這些線的轉換是他重點研究與尋找的“我喜歡在一些很復雜的環境中理出一些線條,這種感受、創作的過程讓我很幸福?!?/p>
鐘綱新的創作,用到了楊柳。作為非常傳統的中國繪畫符號,楊柳很難被用到油畫畫面。這種民間、傳統的物象實際傳遞出某種當代、前衛的觀念。這認識和理解上的錯位讓人過目難忘。鐘綱喜歡表現性突出的東西,“繪畫主要是表現畫家潛在的主觀意識,創作是要宣泄自己的某種情感。所以我的創作,對象只是一個簡單的依據,在這個依據之上,投射自己的內心情緒,把它表現出來。這個過程中,將東方元素融入,使東方風景、中國園林、小橋流水,有了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和表現性?!?/p>
同時,鐘綱的作品走出國門,受到許多國外收藏者的青睞。比如2013年-2015年,他和作品到南美多國,參與“跨越大洋——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等系列展覽。任何習慣了大自然山水、植物優美與無限,習慣了對村落、民居的每一次駐足觀賞,習慣了樹枝每一種啟示的觀者,無論國籍或年齡,都能在他的風景作品里找到自己曾經生活與感受的鏡像,或者哪怕曾經美好的回憶。他還將自己的畫款捐給疫情國家用于抗疫,這也是他內心一片獨特的風景。
他的畫并不難于理解,這和他本身的創作初衷和理念完全一致,他不喜歡晦澀的難于理解的手法。太多跡象表明,他的作品渴望親近大自然,或渴望從中獲得一種陶醉以至忘我,又哪怕只是一瞬間的感受。在國外多地展出,他的作品被許多普通家庭的收藏者迷上,他們完全能通過畫面上傳遞的共通性的親切樸真的情感而非風景本身所打動。
“穿越”桃花源
2021年12月15日至28日,鐘綱三十多件油畫作品“溪山·桃花”展,在成都歲月藝術館展出。知名詩人何小竹在看鐘綱桃花系列畫作時,想到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句詩。
鐘綱在畫布上用油畫筆創作,帶有中國山水畫韻味的風景畫。這批帶有水墨風格的風景畫中,出現了桃花,這應該是對陶淵“桃花源”詩意的一種致敬。但這時候的桃花還不是他繪畫的主角,僅僅是風景中的一種點綴,讓畫面多一些田園的氛圍。后來他直接表現桃花,不僅在形式上更單純(有的畫作甚至趨于抽象),內涵上更豐富,而且在技法(形式)上更接近傳統水墨畫的寫意,以及中國書法的狂草。這種看似隨意和雜亂的筆法(形式),加上桃花本身鮮艷的色調,其實是很不容易操作和把控的,隱藏著很大的技術上的難度。
鐘綱時常對學生說,畫畫用色“最好大于它,至少等于它,絕不小于它?!眲撟鲿r用色要直接表達,運用手中筆的變化,追求畫面神奇的效果和強烈的表現性。對色彩極度敏感,使他的桃花作品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和視覺沖撞感。桃花作品成為鐘綱創作的主要內容,桃花與花鳥結合,再與山水結合。桃花系列繪畫不僅得到了專業的肯定,也受到了普通觀眾乃至藏家的喜愛。這個現象既有傳統文化的審美積淀,更有現實的心理折射,反映出當下大眾的審美趣味和消費需求。鐘綱在國外展出,國外觀眾與藏家對作品并沒有認識隔閡,他更堅定了穿行于溪山桃林。
近幾年,鐘綱的創作有個主題叫“穿越桃花源”。他喜歡“穿越”二字,從家里的裝修到畫面上的布局,從旅行帶回南美的物件到收藏的畫冊……兼容與沖撞,沉淀與創新,歷史與現在,他的創作開始帶著更強烈的主觀色彩,畫中有畫,意象的桃形中間是山水,旁邊是桃花,或桃花穿行于云層景觀之中,“我用一根線表現穿越,它是一種符號,令人聯想?!边@樣的創作有著強烈的風格性,鐘綱堅定地在畫面上用線來表現這種精神的氣質。色塊、線條、點狀,意象中明確的表達,他謹慎而放松地將這些作品中對自然景觀充滿想像的抽象同現代風景畫家試圖對真實完整的表達區分開來。這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語言。
鐘綱一直在尋覓在深入,畫面上越畫越簡,這個過程痛苦且必須。他說:“我盡量做到語言的準確性與典型性,這非常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