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調兵山市全面加強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建設,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努力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推動調兵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有力輿論支持、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文化條件。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認真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新聞傳播監管體系,全面規范新聞傳播秩序,持續深化“掃黃打非”工作,堅持把互聯網管理作為重中之重,實行網絡輿情專報制度,網絡空間日益清朗。
主流思想輿論鞏固壯大。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等,舉辦一系列成就展、文藝演出、主題活動等,講好調兵山故事,展示好調兵山形象。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網格化志愿服務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城鄉整體文明水平,組建了志愿服務總隊和152支志愿服務隊伍,全市“志愿云”全國注冊志愿者達34697名,愛心車隊隊長林鳳艷被評為“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傳統文化中心會長徐守軍被授予“遼寧省抗疫工作特殊貢獻獎”。深入實施“先進文化進萬家”工程,大力開展“送戲下鄉”、全民閱讀、農村電影放映等公益文化活動。
文化藝術、教育事業和文化產業空前繁榮。打造“遼金文化、工業文化打卡勝地”品牌,舉辦蒸汽機車旅游節13屆、WBA亞洲拳王爭霸賽6屆。全市34個行政村、25個社區建成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9個,覆蓋率達100%。開展先進文化進萬家城鄉廣場活動和送戲下鄉活動520余場(次),服務群眾85萬人(次)。被授予遼寧省散文學會創作基地、遼寧省文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兩個遼寧省“小作家創作基地”,書法家劉長龍獲得三屆蘭亭獎。撤并村級小學29所,在遼寧省率先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域內兩所高中成功獲評遼寧省特色高中、勞動特色示范校,正在由“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轉型,“雙減”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供稿:調兵山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