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李學坤 綏芬河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姚自強)3月23日,由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綏芬河鎮主辦,綏芬河市總工會等多個部門支持的俄羅斯套娃綏芬河培訓基地正式啟動。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首批參加培訓的50名學員,都是來自全鎮各社區待業居民,通過專業老師培訓后,可以進入制作“套娃”階段。下一步,他們還將根據具體情況繼續舉辦類似培訓。
綏芬河鎮黨群服務中心副書記、新興社區黨委書記李秀義:“綏芬河套娃培訓基地項目是一個文化產業項目,因為,套娃舉世聞名在世界其他區國家也被廣為流傳。綏芬河作為中俄口岸城市、木業之都,無論從文化氛圍和產業發展上,套娃文化產業都比較符合綏芬河市發展需要。為此,我們綏芬河鎮打造融中俄兩國藝術于一體的綏芬河特色文化產業。同時,也為我市下崗職工就業難人員提供一個學習和就業機會?!?/p>
據了解,俄羅斯套娃(俄語:матрёшка;英語:Matryoshka doll)是俄羅斯特產的木制玩具,一般由多個一樣圖案的空心木娃娃一個套一個組成,最多可達十多個,通常為圓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顏色有紅色,藍色,綠色,紫色等。最普通的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姑娘,叫做瑪特羅什卡,這也成為這種娃娃的通稱。
相傳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后來表兄遠走它鄉,由于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后,他回到了家鄉,將娃娃送給了表妹,后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14世紀,最早起源于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國古鎮扎郭爾斯(Загорск)的套娃,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以及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積淀,受到了各國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愛。
學員黃春麗:“我去年下崗一直待業,通過入門學習,覺得這個產業挺好的。老師教的很認真,我會認真學下去,爭取早日學成,來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p>
學員侯艷霞:“感謝政府給我們這次機會,我們一定要好好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