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
今日零時17分至23分左右,從加拿大多倫多、新加坡飛來的CZ312、ZH9024航班先后??繌V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機上共搭載387名入境旅客,通關整體情況平穩有序。1時32分,387名入境旅客已全部順利辦結海關通關手續;陸路方面,滿洲里、二連浩特、霍爾果斯、瑞麗、磨憨、河口、綏芬河、琿春8個陸地邊境公路口岸已恢復客運功能。
同時,深港口岸將分階段有序恢復內地與香港人員正常往來。首階段,香港市民可經7個口岸免檢疫回內地。其中落馬洲支線管制站1月8日6時半重開、港鐵東鐵線恢復載客至落馬洲。
而中國公民因出國旅游、訪友申請普通護照,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游、商務赴港簽注受理審批也于今日恢復。
全國各陸路口岸逐步恢復客運通關
《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指出,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2022年12月27日發布公告稱,自2023年1月8日起優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恢復口岸簽證簽發,恢復執行24/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依法簽發臨時入境許可,逐步恢復陸路口岸(通道)客運通關,有序恢復陸路口岸、邊民通道旅客、邊民出入境,邊民通道按照有關規定恢復開通,依法實施出入境邊防檢查。
據央視新聞報道,1月8日,滿洲里、二連浩特、霍爾果斯、瑞麗、磨憨、河口、綏芬河、琿春8個陸地邊境公路口岸已恢復客運功能。
以綏芬河公路口岸為例,綏芬河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7日發布的《關于恢復綏芬河公路口岸旅檢通關的公告》顯示,自2023年1月8日零時(北京時間)開始,正式恢復綏芬河公路口岸旅檢通關,內地與俄方人員正常往來。
《公告》指出,入境人員(含司乘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新冠感染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者可入境,無需向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將檢測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不再對入境人員實施全員核酸檢測,持健康申報信息和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且海關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
此外,毗鄰港澳口岸邊檢快捷通道也已有序恢復,持內地居民往來港澳通行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等符合條件的出入境人員可經邊檢快捷通道通關。
據南方網8日報道,深港口岸將分階段有序恢復內地與香港人員正常往來。首階段,香港市民可經7個口岸免檢疫回內地。其中落馬洲支線管制站1月8日6時半重開、港鐵東鐵線恢復載客至落馬洲。
圖自南方網
南方網稱,現場目測有逾百名乘客,不少人下車后迫不及待趕往離境大堂“啪卡”入閘。有乘客表示心情激動,期待盡快與家人重聚。
恢復受理中國公民因出國旅游申請普通護照
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2022年12月27日發布的公告還指出,自1月8日起,有序恢復受理審批中國公民因出國旅游、訪友申請普通護照,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游、商務赴港簽注;恢復受理審批外國人申請普通簽證延期、換發、補發,停留證件簽發、換發、補發,居留證件簽發、延期、換發、補發。申請人確有緊急需求的,可循加急程序辦理。
水運口岸客運通關也將逐步恢復,允許符合條件的水運口岸恢復客運班輪旅客出入境,試點恢復國際郵輪旅客出入境,依法簽發登輪、搭靠證件,對符合入境條件的外國籍船員依法簽發臨時入境許可。取消“不登陸、不登輪、不搭靠”管理措施。
國家移民管理局還將繼續運行空港口岸重點貨運航班“綠色通道”、陸路口岸和邊境檢查站重點物資車輛“快速通道”、水運口岸“邊檢登輪碼”網上自助辦理等便利措施。
8日起,這些國際航班取消入境分流,直航北京
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在2022年12月2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介紹,實行“乙類乙管”以后,對入境人員不再實施閉環轉運、集中隔離等措施。來華人員按照海關要求,填寫健康申明卡,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的人員可以直接進入到社會面。
海關總署網站2022年12月28日發布《海關總署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后有關事項的公告》稱,自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人員全員核酸檢測,所有入境人員均需向海關申報入境前48小時內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海關對健康申報正常且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的入境人員,放行進入社會面;對健康申報異?;虺霈F發熱等癥狀的入境人員,根據排查情況實施分類處置。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國際航空”7日消息,根據民航局《關于取消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的公告》,自北京時間2023年1月8日零時開始,取消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
按照最新航班計劃,自2023年1月8日起,國航的17個國際航班將恢復直航北京,其他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也將陸續調整。
據央視新聞1月8日報道,首批入境旅客已經順利通關。今日零時17分至23分左右,從加拿大多倫多、新加坡飛來的CZ312、ZH9024航班先后??繌V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機上共搭載387名入境旅客,通關整體情況平穩有序。1時32分,387名入境旅客已全部順利辦結海關通關手續。
此外,1月8日起,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和非冷鏈物品口岸環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監測檢測等措施也被取消。
涉疫刑案辦理調整:這些人應解除羈押
微信公眾號“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2023年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聯合出臺《關于適應新階段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依法妥善辦理相關刑事案件的通知》,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海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依規維護防疫秩序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嚴格依法辦案,全面準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提出要求。
《通知》明確,自2023年1月8日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不再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之日起,對違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預防、控制措施和國境衛生檢疫規定的行為,不再以刑法第三百三十條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第三百三十二條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定罪處罰。目前正在辦理的相關案件,依照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及時妥善處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處于被羈押狀態的,各辦案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解除羈押強制措施;涉案財物被查封、扣押、凍結的,應當依法及時解除。
《通知》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侵犯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擾亂正常醫療秩序和嚴重妨害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重點機構防控秩序,對涉疫藥品、檢測試劑等制假售假、走私販私、哄抬物價等危害嚴重、性質惡劣等犯罪行為,依法從嚴懲治,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對涉疫輕微刑事案件,重在疏導和化解矛盾,統籌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把注重溯源治理、恢復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融入司法辦案。
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不再開展社區全員核酸篩查
《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并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愿檢盡檢”。
《方案》稱,居民根據需要“愿檢盡檢”,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為保證居民“愿檢盡檢”需求,《方案》要求在社區保留足夠的便民核酸檢測點,要求保障零售藥店、藥品網絡銷售電商等抗原檢測試劑充足供應。
同時,《方案》還指出,對醫療機構收治的有發熱和呼吸道感染癥狀的門急診患者、具有重癥高風險的住院患者、有癥狀的醫務人員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疫情流行期間,對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的工作人員和被照護人員定期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對社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癥高風險的社區居民、3歲及以下嬰幼兒,出現發熱等癥狀后及時指導開展抗原檢測,或前往社區設置的便民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外來人員進入脆弱人群聚集場所等,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現場開展抗原檢測。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2022年12月27日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乙類乙管”后,不再進行區域核酸檢測。
他表示,核酸檢測是醫療機構用于診斷的一個手段,需要對患者進行明確診斷時可以采用核酸檢測。其次,對于養老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聚集的場所,核酸檢測是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健康監測的手段。三是對于大型企業等重點場所,核酸檢測可以作為一種監測手段。
其他人員完全采取愿檢盡檢的方式,可以選擇核酸檢測,也可以自行進行抗原檢測。
醫療機構不再以患者核酸陰性或者陽性進行分診
焦雅輝在27日的采訪中還指出,“乙類乙管”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要收治核酸陽性患者,按照患者診療需求采取分級分類收治。醫療機構不再以患者核酸陰性或者陽性進行分診,而是根據患者診療需求就醫。
焦雅輝說:“我們更加強調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積極作用,要求醫療機構落實自身功能定位。單純的新冠無癥狀感染者、輕型病例,采取居家隔離或居家自我照護。普通型病例等病情穩定的感染者,轉診至亞定點醫院治療。以新冠肺炎為主要表現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轉診至定點醫院治療。以其他疾病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其他需要到醫院就診的患者,無論核酸是否陽性,均可以到相應的綜合醫院或者??漆t院就診?!?/p>
焦雅輝指出,已經部署醫療機構進一步調整并優化服務流程。在門診區域要劃分出核酸陽性診療區和核酸陰性診療區,分別接診相應患者。要求急診區域劃分出正常診療區和緩沖區。在住院部設置相對獨立的區域(院區、樓棟、病區或病室),收治核酸陽性患者。
焦雅輝強調,要求醫療機構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搶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診,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企事業單位陽性人員可居家辦公,學校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2022年12月26日發布《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防控指引》。
《指引》指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要提升工作人員自我防護意識,做好辦公室、食堂、衛生間等環境通風換氣;加強工作人員癥狀監測,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時及時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可居家辦公;如需到崗,應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與他人接觸。
疫情流行嚴重時,取消會議、培訓等線下聚集性活動,必須舉辦時,應減少參會人數,做好個人防護;采取彈性工作制,錯時上下班,必要時居家辦公,控制在崗人員數量,不提供堂食等措施。
建立關鍵崗位、關鍵程序工作人員輪崗備崗制度,疫情嚴重時原則上工作人員應“兩點一線”,盡量減少疫情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正常運轉的影響。
《指引》要求加強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工作人員和學生個人防護。強化師生健康教育,開展癥狀監測,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時,及時采取留觀等相應措施,不得帶病工作和學習。
學校、學前教育機構應加強教學區域、學生宿舍、公共衛生間等場所的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
學校內發生疫情后,及時采取減少人際接觸、強化個人防護、短期內實施中小學校線上教學、學前教育機構臨時關停等措施。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