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訊(張揚 通訊員楊闖)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以來,鐵嶺市堅持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全市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成效顯著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廣泛普及。目前,全市已完成簽約184.66萬人,簽約率達到70%以上。其中,肺結核患者簽約率達到90%以上;0-6歲兒童簽約率達到85%以上;孕產婦簽約率達到85%以上。
醫療服務基層能力有效提升。各鄉鎮衛生院配備了DR、彩超、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心電圖機等數字化設備,實現了遠程醫療、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服務。
婦女兒童的健康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落實出生缺陷三級干預措施,控制和減少出生缺陷發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孕產婦保健管理率達到90.25%,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達到94.13%。
重點疾病防控開展有力。十年間,全市無霍亂和鼠疫甲類傳染病發生。開展了以學校為重點的結核病防治工作,患者成功治療率及規范管理率均達到了90%,積極推進新生入學結核病篩查工作,有效阻止了校園結核病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常態化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和精準防控水平不斷提升。
免疫規劃與預防接種實現精細化管理。持續保持全市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高接種率,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等11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均達到90%以上。強化了疫苗冷鏈系統建設,啟動了數字化建設工程,全市共91家預防接種單位開展了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取消村級接種點131家,全部實現了鄉鎮集中接種。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醫療救治能力顯著提高。建立了以綜合醫院(含中醫院)、??漆t院為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為支點的醫療救治體系。進一步完善了半徑為5公里的城市急救網絡。堅持平戰結合,既在設施、設備、條件等方面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救治能力,又能適應日常的醫療服務需要。醫院住院床位利用率達到88.5%,各級醫院醫師日均負擔診療人數上升到5.4人次。
市級五大醫療中心建設完成。著力加強了市級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高危孕產婦救治中心、高危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鐵嶺市中心醫院、昌圖縣中心醫院、開原市中醫醫院通過了國家胸痛中心驗收,2020年底前達到“五大”中心市縣兩級全覆蓋。
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有效提升。鐵嶺縣、昌圖縣兩個試點縣依托縣中心醫院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初步實現縣鄉一體化管理。目前,鐵嶺縣中心醫院和昌圖縣中心醫院均已經達到國家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推薦標準要求,鐵嶺縣中心醫院躋身全國縣醫院300強行列。
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有序推進。全市共組建醫聯體10個。市中心醫院與清河區醫院組建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以縣醫院為龍頭組建縣域醫共體6個,覆蓋15個中心鄉鎮衛生院、500個村衛生室。鐵嶺縣、昌圖縣均制定出臺了實施縣域綜合醫改暨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不斷推進縣域綜合醫改工作向縱深發展。
中醫藥服務能力和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穩步提升
中醫藥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構建了以鐵嶺市中醫醫院為龍頭,以縣級中醫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中醫科(康復科)為骨干,民營中醫醫院為輔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綜合服務區為基礎的分工合理、功能明確、層次清晰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其中,昌圖縣中醫院康復科正在積極創建省級中醫特色???。
健康養老服務工作蓬勃開展。全市93%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創建了中醫館或國醫堂,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和養生保健優勢,廣泛為基層老年人健康服務。全市完成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服務81對,建設醫養結合機構8家,其中2家醫養結合機構(昌圖東嘎中醫院和昌圖縣馨慈醫院)先后被命名為“第二批遼寧省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示范單位”和“第三批遼寧省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示范單位”,帶動我市中醫藥健康養老事業發展。我市26家醫療衛生機構被評為“遼寧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社會辦醫得到大力扶持。通過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醫療衛生機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社會辦醫療機構占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34%。全市社會辦醫療機構共有住院床位2718張,占全市總床位數的30.65%。
鐵嶺市衛生健康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就醫安全感、健康幸福感,為建設健康鐵嶺作出新的貢獻!
信息來源:鐵嶺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