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張潛和他的北方耐鹽堿水稻袁隆平工作試驗站
中經聯播訊 夢想是石與石擦出的星星之火,是火與火點燃的希望之燈,是燈與燈照亮的前行之路。追夢的路上沒人不受苦,只是有人不喊累。遼寧中聚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北方耐鹽堿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試驗站創始人張潛,就是這樣一位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同時又兼具勤奮和務實品質的“鹽堿水稻追夢人”。
身為東北三省唯一的袁隆平院士工作試驗站的負責人,張潛對自己腳下這一方熱土有著深深的眷念。個人的夢想能夠與那位可親可敬的老人袁隆平院士的“糧食夢”幸運契合,能夠深度融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人的飯碗要緊緊端在自己手中”的糧食安全戰略“中國夢”,張潛感慨:與有榮焉,何其幸福!
一直以來,張潛篤定執著地行走在農業發展的道路上,而一場與袁隆平院士的邂逅,開啟了他人生新的里程碑。
19年前的深秋時節,張潛受邀在湖南長沙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他有幸見到了袁隆平院士。袁老潤物無聲的親和力和熾熱的家國情懷,深深地感染了他。體會和感受著袁老的精神感召力,讓他的未來人生之旅有了更加清晰明朗的方向和目標。
2018年,張潛在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再一次拜見袁隆平院士。袁老向他介紹了關于耐鹽堿優質水稻培育和試種推廣的項目,并詳細講述了他的計劃。袁老關于億畝荒灘變良田的宏偉計劃,讓張潛產生了共鳴,他也激動地向袁老介紹了名聞遐邇的盤錦大米的相關情況,以及遼河入??趶V闊的鹽堿地資源,希望袁老能撥冗到盤錦走走看看。張潛的盛情相邀,引起了袁老的濃厚興趣。
2019年10月27日,由盤錦市政府主辦,盤錦市科協、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承辦的遼寧中聚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北方耐鹽堿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湖南長沙如期舉行。
這是袁隆平院士在東北設立的首家試驗站,“袁隆平院士工作試驗站”的建立,標志著盤錦市在引進院士專家等高層次創新人才,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方面,能力水平顯著提升。對進一步提高盤錦市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助推盤錦市農業自主創新,培養提高農業科研人才的整體素質,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都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預示東北鹽堿水稻的開發與利用開始進入國家農業發展戰略發展的序列中。
“全國有一億畝能種植水稻的鹽堿地,計劃是通過八到十年的時間里,發展到一億畝,所以說,這個工程是非常宏偉、非常偉大,但也是非常艱辛的,我希望通大家共同的努力,給我們國家糧食生產,包括我們遼寧盤錦在內作出我們的新貢獻!”袁老在揭牌儀式上的一席話,令張潛備感振奮。
近年來,張潛為了心底的夢想殫精竭慮,勤勉篤實,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深耕科研、試驗、生產一線,足跡遍布盤錦的阡陌灘涂。在千分之六試驗區,一大片葳蕤茂盛的鹽堿農作物映入眼簾??蒲腥藛T準備把一些農作物材料冷藏起來,以備明年做進一步的的實驗。
“這個品種最大的優點就是抗倒伏、抗病毒、生長期短、成熟早!”盤錦市大洼區新興鎮的一位種植戶,對張潛團隊的“作品”評價如是。
“鹽分千分之三,像這種結出率的話我估計畝產可以達到一千斤!”張潛團隊的工作觸角,已遠及祖國的“天涯海角”。在海南三亞的種繁基地,都漢林教授的分析研判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它也是對張潛和他的團隊經年累月潛心耕耘農業科研實踐最大的褒獎。
“糧穩天下安,良種是關鍵。由優秀的民建會員張潛領銜的袁隆平工作試驗站的建立和實踐,對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北方耐鹽堿水稻的試種成功,正在把袁隆平院士億畝荒灘變良田的夢想變成現實!”盤錦市政協副主席、民建盤錦市委員會主委王冬梅,對張潛的逐夢生態農業的執著精神贊賞有加。
截至目前,北方耐鹽堿水稻袁隆平工作試驗站盤錦試驗基地,充分發揮團隊的科技優勢及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的區位技術優勢,逐步將新興鎮5300畝土地全部打造成為東北首個鎮域優質稻繁育及推廣基地,并先后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7個有鹽堿地的縣區聯合建立13個種植基地,種養面積達3萬畝。
鹽份濃度為千分之三水稻材料的選育、種植技術已趨于穩定成熟,鹽份濃度為千分之六水稻材料的穩定篩選試驗產量穩中有升,成功開展鹽份濃度為千分之九的沖刺性試驗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同行天下大道,共創光明未來。以張潛為代表的“袁夢”人,正在追求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實現億畝荒灘變良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追夢途中,砥礪奮進,相向而行。(文/魏新望、攝影/董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