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化身“啄木鳥”“百靈鳥”參與治理
天安先“蜂”志愿服務隊隊長、京東快遞小哥高登柱在上班路上,隨手拍了一張天橋路面瓷磚太滑的照片發到微信群,沒想到后臺工作人員很快收集了他的需求,無縫對接到福田“民意速辦”平臺,幾天后天橋路面就換上了新型防滑材料。
在深圳福田,用手機即可給城市環境提意見,為城市發展出主意,足不出戶辦理證件、申領補貼……這些高效便捷的訴求渠道和政務服務,讓群眾辦事體驗感不斷增強,越來越多市民化身城市治理的“啄木鳥”和城市發展的“百靈鳥”,積極參與到文明典范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當中。
聚集“優政、惠民、興業”,打造“數字中國典范城區”
今年2月,福田區沙頭街道天安社區成立天安先“蜂”志愿服務隊,300多名先“蜂”外賣員和快遞小哥加入社區“兼職網格員”隊伍,路上發現社區存在環境、交通等方面問題,隨手拍張照并發一段文字或語音描述到微信群里,后臺社區工作人員就會第一時間收集整理,無縫對接到福田“民意速辦”平臺,做到10分鐘響應訴求、30分鐘聯系約見、24小時壓實責任。
為了切實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福田打造“民意速辦”平臺,率先實現智能分拔,精準分派1649 項事項,轉派率和準確率均超過90%,民意辦理時長從20天縮減至最短2天;全國率先實現民生訴求7×24小時分級分類分轉、處置、回訪的閉環速辦;首創“夜間快辦”全時響應機制;匯集12345市民熱線、信訪、輿情等33個線上線下訴求渠道,將社情民意“一網打盡”,實現群眾訴求無延遲辦理、社會風險負一秒感應。
“民意速辦”平臺是福田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營造更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的縮影。目前,福田區845個事項均實現100%“網上辦”,其中,行政許可類事項即辦率提升至88.35%,時限壓縮率達93.36%,均排在深圳前列。推出216項“秒批事項”、273項“無感申辦”事項,全程實現“零材料”“零跑動”。
聚集“優政、惠民、興業”,福田區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民生、數字生態“四位一體”建設,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全力打造“數字中國典范城區”。2022年,福田區從44個城市的126個優秀案例中脫穎而出,作為深圳市唯一獲獎的區,榮獲2022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經濟大獎”。
開啟“智慧創文”模式,為創文裝上“最強大腦”
如今,創建文明城市,不能只依賴“人海戰術”,還要依靠信息手段。依托“城區大腦”,福田開啟“智慧創文”新模式,為全區創文裝上“最強大腦”,插上信息化翅膀。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福田區委的智慧福田一樓指揮大廳,一窺福田“城區大腦”的究竟。一面智能大屏上,展示了全區風險點、視頻點位、傳感設備、風險事件、內澇風險評估、應急資源等各項相關數據,以及預警事件的閉環處置情況,一圖看清整個城區的監測預警情況。
“通過自動(前端感知設備、視頻監控等)、主動(安全巡查等)、被動(市民舉報等)三種維度,監測預警平臺打通了福田區25個相關系統的數據通道,匯聚了應急、住建、消防、水務、交通等在內的34類5萬多套物聯感知設備,1.5萬多個視頻資源,打造全時段、全領域、全區域的風險管控中心,就像有一支24小時不下班的風險巡查員?!备L飬^應急管理局監測預警科科長張立軍介紹。
得益于科技賦能,福田城管局全面應用數字化城管系統,形成案件“上報-分派-處置-反饋”管理閉環,2022年累計整改案件11.89萬宗,實現“全域覆蓋、全時響應、全程協同”;開發“收運通”小程序,依托系統完成垃圾收運、轉運等動作,大大減少清運車輛噪音擾民問題,提高城市服務品質……
福田區政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福田“城區大腦”已接通約100個業務系統,已接入約30多萬套物聯感知設備,打造了安全巡查、文明創建等多項高頻數字化場景。接下來,福田將依托認知會思考的城區“智腦”、全天候全時域的城區“智眼”、萬物互聯的城區“智網”、協同高效的行動“智體”,全面整合數據資源、打通信息壁壘,讓城區運行更“智慧”“聰明”,大力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為深圳市創建文明城市不斷貢獻力量。
來源: 深圳特區報記者 彭軍 華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