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內蒙古全區招商引資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這是兔年新春內蒙古召開的第一個全區性大會。 作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將如何交出滿意答卷?
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認真對標黨的二十大精神,狠抓產業項目和實體經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首府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化產業鏈招商
呼和浩特市圍繞“六大產業集群”分別制定三年行動方案、組建招商專班、制定招商圖譜,2022年簽約項目703個,其中254個項目已經開工,實際到位區外資金418.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07億美元。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方面,深入推進伊利健康谷、蒙牛產業園等重大項目,伊利液奶、奶粉、智慧牧場項目和蒙牛5G數字工廠低溫奶、鮮奶、奶酪項目建成投產,乳制品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清潔能源產業集群方面,金山電廠2×66萬千瓦擴建項目并網發電,遠景40萬千瓦碳達峰先行示范基地、天能重工15萬千瓦風電等項目基本建成;大唐200萬千瓦新能源打捆外送項目正在建設;新簽約了三峽集團抽水蓄能及風光儲一體化能源基地項目?,F代化工產業集群方面,推動中石油呼石化和中海油天野化工戰略重組,久泰煤制乙二醇、旭陽制氫等項目已經投產;旭陽集團精細化工等項目正在開展前期。新材料與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方面,啟動建設了中環產業城,華耀二期、圣釩二期三期、東方電氣智慧能源產業基地等項目全部投產,鑫環10萬噸顆粒硅、鑫華1萬噸電子級多晶硅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引進了正泰集團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國納新材料等項目。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方面,金河佑本疫苗生產基地、華希生物動物疫苗、長盛制藥擴建等項目已全部投產;引進了溢多利2萬噸生物酶制劑、普澤生物國家益生菌產業化示范項目等28個項目。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方面,重點建設了和林格爾新區金融數據中心,中行、農行、農信社、移動二期、電信二期等數據中心項目全面開工;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開通運行;引進了華為云和林格爾數據中心、交通銀行數據中心和國家級氣象高性能計算機迭代工程等項目??偛拷洕矫?,引進了國電投、華為、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京東、遠景、航天六院等區域總部基地項目。
旭陽中燃300萬噸/年焦化及制氫綜合利用項目
加強要素保障
深入實施“五個大起底”行動,納入起底范圍的1255項待批手續和80項補批手續全部辦結;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萬畝,處置閑置土地0.6萬畝,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6億元的沉淀資金已全部收回;三環路、巴彥路、金海路等“半拉子”工程全線貫通;開發區15戶“僵尸企業”占用的132公頃土地已全部盤活,13個長期停建項目已整治完成10個。推動金融助力產業發展,協調各金融機構為企業直接融資1380億元、授信540億元;歐晶科技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加快建設全區人才中心和科技創新高地,全國唯一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獲得科技部批復,自治區動物疫苗技術創新中心和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深入實施3年“十萬大學生留呼工程”,3.2萬名大學生留呼就業創業。
和林縣正邦5萬只奶山羊養殖基地項目
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承諾制改革,126個項目開工時間平均提前近2個月,為企業節約財務成本近5億元;制定《重點項目快審快辦二十條措施》,開展項目“集中審批月”活動。積極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全年退稅減稅降費超100億元。將市本級820項事項納入“一網通辦”,707項事項納入“全程網辦”。建成20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其中國家級示范基地2家),入駐企業1506戶。認定25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其中國家級示范平臺4家),為1.6萬戶企業提供服務。呼和浩特市在2022年全區營商環境評估中排名第二。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將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實《自治區招商引資三年(2023-2025年)行動方案》,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全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內蒙古快遞電商總部基地項目
一是找準“突破點”,切實壯大首府產業基礎
今年擬實施重點項目1100個、計劃投資1200億元。緊盯“六大產業集群”,對于乳業、硅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4個優勢明顯、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實施“拔尖計劃”,重點推動伊利液奶三期、奶粉二期、蒙牛九期奶粉工廠、圣牧低溫乳制品、內蒙古大數據交易中心、中環領先半導體二期、華耀三期、金宇獸用疫苗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等項目開工建設。對于清潔能源和現代化工兩個有一定基礎和潛力優勢的產業集群,實施“強鏈計劃”,爭取將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二期、清水河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年內啟動實施;重點推進中石油呼石化擴能項目,推動實現“蒙油蒙煉”。同時,積極打造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爭取獲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成運營伊順、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九州通等區域性物流總部基地項目,加快建設中農聯、明品福、中糧貿易等項目,建成區域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找準“支撐點”,持續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打造金橋經濟開發區、敕勒川乳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托清經濟技術開發區4個千億級園區,和林格爾乳業開發區、和林格爾新區2個500億級園區,綜合保稅區、航天經濟開發區2個200億級園區。
和林格爾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二期項目
三是找準“發力點”,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市級層面抽調85名領導干部組成“六大產業集群”招商專班,各旗縣區抽調200余人組成專業招商隊伍,全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圍繞招商引資、推動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開展干部擔當作為專項考核。繼續在各旗縣區舉辦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會,通過比招商、比落地、比投產達效,激發全市上下真抓實干。
呼和浩特
打造高質量發展“硬核力量”
推進實施重點項目1100個,年度計劃投資1284億元;
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任務目標40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任務目標500億元,全年新簽約項目不少于1000個,協議投資額不少于6000億元;
1000項事項實現“掌上辦”,旗縣區7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
……
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既是首府經濟穩定增長的“核心支撐”,也是首府打造“六大產業集群”的重要引擎。2023年,呼和浩特市將以“非常之力”建機制,以“非常之為”招項目,以“非常之舉”優保障,實現重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項目服務保障質的提升和量的增長,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強動力。
加快推進“雙一千”重大項目建設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全區招商引資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精神,呼和浩特市緊緊圍繞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戰略、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聚焦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著力以新理念謀劃新項目,以新項目積蓄新動能,持續在“鏈”上發力,向“質”上聚焦,以更多“含金量”多、“含新量”高、“含綠量”足的大項目、好項目,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跨越式發展,昂首邁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目前,全市共推進實施2023年重點項目1100個,年度計劃投資1284億元。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呼和浩特將采取四方面措施,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加快手續辦理。落實《快審快辦二十條措施》,通過開展集中審批月,加快推進新建項目的手續辦理,針對項目前期工作中立項、用地規劃、工程規劃、環評、能評、水保、施工許可等主要手續,全面優化項目審批流程,高效推進項目盡快具備開工條件。
——強化項目調度。統籌儲備一批、推進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實行重點項目分級包聯、專班推進、協同聯辦機制,建立分級、分期項目調度臺賬,制定重點項目開工時序作戰圖,推動2023年項目“開春即開工”,提前謀劃上半年兩次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緊鑼密鼓推動項目加快建設。
——做好要素保障。統籌落實能耗、資金需求,全力做好重大項目要素保障,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積極爭取2023年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債資金,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產盤活貸,統籌抓好項目資金使用進度,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建設。
——加強項目謀劃。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替代等重大戰略機遇,超前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乳制品先進制造業集群、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示范城市、北方清潔取暖示范城市等國字號品牌,謀劃一批投資體量大、示范帶動效應好的重大項目,加快前期工作,推動項目盡快落地建設。
全面吹響招商引資“沖鋒號”
按照全區招商引資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精神要求及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呼和浩特市區域經濟合作局將瞄準2023年度“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任務目標40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任務目標500億元,全年新簽約項目不少于1000個,協議投資額不少于6000億元”的招商引資目標任務,統籌調度各旗縣區和有關部門把招商引資擺在突出位置,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精準產業鏈招商,持續引進建設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大項目、好項目,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精準制定包括“六大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及新經濟、新業態為主要內容的66個招商產業目錄,做到定位精準、方向明確。
——明確招商引資責任主體。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與招商主體簽訂招商引資責任狀,量化任務指標,全年共引進項目不少于1000個。根據“六大產業集群”等重點產業區域分布,確定重點招商目標區,強化產業鏈招商。通過與知名商協會、專業機構等百家聯盟成員單位合作招商,通過承辦國家向北開放經貿洽談活動、中蒙博覽會、全球乳業大會以及招商引資推介等大型活動展示“美麗青城、草原都市”的魅力與活力。
——開展在談未簽約項目“大對接行動”。通過市級統籌、地區聯動、專班推進,爭取在談項目早日簽約落地。開展簽約未落地項目“大起底行動”,建立從項目簽約注冊到開工等系統性整體性工作機制,納入“精準招商及項目管理平臺”進行調度推進,確保項目推進工作高效執行、迅速落實。開展招商進展“大點評、大排名行動”,通過建立完善“通報、調度、點評”制度,盯進展、找問題、上舉措、要成效。開展招商成效“大考核、大獎勵行動”,通過召開全市招商引資動員表彰大會,激發全市上下對標先進、比學趕超抓招商的干勁和熱情,把招商引資工作實實在在抓起來、見成效。
為項目建設提供高效服務環境
2023年,呼和浩特市行政審批局以更好滿足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需求為核心,以打造全區一流政務環境為目標,把加強項目服務保障作為“強首府”工程的重要內容,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不斷提升投資項目建設的便利化水平,努力為項目建設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環境。
——優化升級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到2023年底前,除法律法規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情形外,市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一網通辦”,1000項事項實現“掌上辦”;旗縣區7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
——深化呼包鄂烏“四城通辦”。以“云見面”服務、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為依托,加快推動呼包鄂烏政務服務一體化協同發展,到2023年底前,640項依申請行政權力事項和360項公共服務事項實現呼包鄂烏“四城通辦”,讓群眾和企業辦事不再“兩地來回跑”。
——開展集中審批活動。年初從發改、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抽調骨干力量成立審批專班,在政務服務大廳采取集中辦公的方式,利用1-3月的時間,通過集中聯動審批解決項目前期手續存在的問題,推動項目建設早日落地實施。
——擴大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覆蓋范圍。全面推行“項目前期策劃生成”和“工業用地帶方案出讓”,在企業拿地前提前介入、主動服務,通過信用承諾、并聯審批等方式,推動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用地出讓、規劃許可、不動產證、工程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實現“五證聯發、一日辦結”。
——對社會投資房屋建筑項目實行“4×100”接力跑服務模式。針對建設項目用地、規劃、建設、竣工等不同階段,由發改、自然資源、住建等審批部門組建服務專班,幫助企業辦理本部門職能范圍內的審批手續,變企業群眾“折返跑”為政府部門“接力跑”,切實提升審批效率。
——推行全程幫辦代辦服務。目前,呼和浩特市本級和9個旗縣區已全部組建了由各職能部門業務骨干組成的幫辦代辦隊伍。企業在辦理審批手續時,可隨時到市本級或9個旗縣區政務大廳幫辦代辦專區,申請免費幫辦代辦服務。各部門通過會商聯審機制,共同協調解決企業審批手續辦理過程中的難點問題。
(內蒙古日報?草原全媒記者 鄭學良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軍 李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