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已經落下帷幕。這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經濟建設上,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一系列聚力經濟建設的政策舉措也在積極出臺。它們中的大部分醞釀在二十大之前,但于二十大之后出臺,一定帶著二十大精神的新鮮溫度。
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梳理一起來回顧短短一個月時間內,都出臺了哪些關乎經濟的新政策新措施吧~
(以下排列以發布時間為序)
NO.1 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創新發展
10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特殊需要出發,圍繞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水平、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服務保障等4個方面,提出若干項針對性舉措,并進一步突出了政策間的融合支撐。
NO.2《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公布
10月25日,《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公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各項具體扶持政策的內容共計19條,分別從登記注冊服務、年度報告服務、各類信息服務、精準幫扶、經營場所供給,以及資金、財稅、金融、社保、創業就業、社區便民、數字化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紓困幫扶等多個方面,逐項進行了規定,為個體工商戶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另有7條規定了保護個體工商戶合法權益的各項內容:禁止亂收費、亂攤派;禁止拖欠賬款;禁止設置指標;投訴舉報;守法誠信經營;處罰原則;行政追責。
NO.3 六部門發文,加大制造業引資力度
10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發布《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圍繞優化投資環境,擴大外商投資增量;加強投資服務,穩定外商投資存量;引導投資方向,提升外商投資質量等方面提出了15條具體舉措。其中提到,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盡快將開放政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外資項目;高標準落實外資準入后國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依規平等享受相關支持政策;推動外資項目簽約落地,加大項目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力度;強化土地要素保障,保障制造業外資項目合理需求。
NO.4 “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印發
10月25日,科技部印發《“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明確健全科技成果產權制度、強化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建設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提升技術要素市場專業化服務效能、促進技術要素與其他要素融合、加速技術要素跨境流動等六項重點任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達到20家,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達到15家,國家技術轉移機構達到500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超過60家,技術經理人數量突破3萬名。
NO.5 40項具體舉措深化“放管服”改革
10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提出40項具體舉措。其中包括落實好重要項目用地、規劃、環評、施工許可、水土保持等方面審批改革舉措;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實施好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貿易金融產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實時更新、權威可靠的企業電子證照庫;落實好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集中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等。
NO.6《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來了!
10月26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參加人參加個人養老金,應當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者商業銀行渠道,在信息平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之后,選擇一家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封閉運行,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可以領取個人養老金。
NO.7 兩部門:促進光伏產業鏈健康發展
10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健康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鞏固光伏行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果,扎實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紓解光伏產業鏈上下游產能、價格堵點,提升光伏發電產業鏈供應鏈配套供應保障能力,支撐我國清潔能源快速發展。具體包括:多措并舉保障多晶硅合理產量、鼓勵多晶硅企業合理控制產品價格水平、鼓勵光伏產業制造環節加大綠電消納、完善產業鏈綜合支持措施等。
NO.8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發布
10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訂在保持已有鼓勵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按照“總量增加、結構優化”原則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新版《鼓勵目錄》總條目1474條,與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相比凈增加239條、修改167條。主要變化包括:一是全國目錄繼續將制造業作為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二是全國目錄將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作為修訂重點。三是結合各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比較優勢擴大中西部目錄鼓勵范圍。
NO.9 這些創新試點改革舉措,全國推廣
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復制推廣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舉措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一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舉措。包括:進一步破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等不合理限制(4項),健全更加開放透明、規范高效的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機制(9項),持續提升投資和建設便利度(7項),更好支持市場主體創新發展(2項),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5項),維護公平競爭秩序(3項),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監管(5項),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2項),優化經常性涉企服務(13項)等九大類、50項改革舉措。
NO.10 五部門發布VR行動計劃
1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虛擬現實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實現規?;瘧?,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打造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共同繁榮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特別明確創新能力要實現顯著增強,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力爭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在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教育培訓、體育健康、商貿創意、智慧城市等虛擬現實重點應用領域實現突破。
NO.11 新一批國家級示范區來了!
11月3日,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決定,在全國增設29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涉及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多個省市。這是中國鼓勵擴大進口的最新舉措。從地域來看,此次增設的29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覆蓋中國東中西部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囊括海陸空港。
NO.12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1月4日,農業農村部、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就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部署安排。從現在到年底前,聚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弱項,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區等水利設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以及現代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項目建設,確保盡快開工、盡快見效。
NO.13 21條舉措支持民間投資發展
1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提出6方面21條政策舉措,包括支持民間投資參與102項重大工程等項目建設、加快民間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引導民間投資積極參與鄉村振興、鼓勵民營企業盤活自身存量資產、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支持民間投資項目、進一步優化民間投資社會環境等。
NO.14 這兩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出爐
1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聯合印發《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強化總量控制、推動原料替代、轉換用能結構、加快技術創新、推進綠色制造5方面重點任務。方案提出,“十五五”期間,建材行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實現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
此外,1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3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優化冶煉產能規模、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技術節能降碳、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建設綠色制造體系5方面重點任務。方案提出,“十五五”期間,有色金屬行業用能結構大幅改善,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30%以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NO.15 戶外運動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11月7日,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印發《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優化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環境、完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布局、優化戶外運動產業結構、豐富戶外運動產品供給、釋放戶外運動消費潛力、強化戶外運動服務支持等6方面任務。明確到2025年,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產品與服務品牌彰顯、業態與模式持續創新的發展格局。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持續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參與人數不斷增長,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
NO.16《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發布
11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和地方各級主管部門,從增強企業轉型能力、提升轉型供給水平、加大轉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了14條具體舉措,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其中包括開展數字化評估、推進管理數字化、開展業務數字化、加大資金支持、推廣試點應用等。
NO.17 18部門聯合推動質量提升
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行動方案(2022—2025年)》。方案從推動民生消費質量升級、增強產業基礎質量競爭力、引導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優質發展、促進服務品質大幅提升4個方面部署了質量提升的重點任務,強調以質量變革創新推動質量持續提升,要求強化實施保障,明確提出到2025年,質量供給與需求更加適配,農產品食品合格率進一步提高,消費品優質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工業品質量穩步向中高端邁進,建筑品質和使用功能不斷提高;生產性服務加快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全面提升。
NO.18 長三角將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11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打造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方案圍繞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法治化建設、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明確到2025年,長三角區域資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行政壁壘逐步消除,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基本建立。
NO.19 紓困解難!信用提升行動來了
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意見》, 通過加大信用培育力度,加快信用環境塑造,提升市場主體誠信意識和信用合規能力,形成守信重信的市場氛圍。通過創新信用監管工具,打造精準高效和包容審慎的信用監管機制,為守信者提供更寬松的監管環境。通過形成有效的信用監管服務機制,提升信用修復服務水平,發揮信用信息作用,提高守法守信市場主體獲得感。
NO.20 開展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
11月10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知提出,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工作按區域特點,劃分為整地市級、整縣級和整灌區等三類。首批在部分地區先行擇優支持不超過20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率先將一定區域內符合立項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其中,整地市級試點6—8個、整縣級試點6—8個、整灌區試點6個。
NO.21 兩部門:支持央企發行科創公司債券
11月11日,證監會和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關于支持中央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的通知》,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支持機制,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引導各類金融資源加快向科技創新領域聚集,更好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NO.22 六部門明確,這些企業延期還貸
1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對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業貸款,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與企業共同協商延期還本付息。還本付息日期原則上最長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延期貸款正常計息,免收罰息。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對于缺乏部分材料的貸款延期申請可“容缺辦理”,事后補齊。
NO.23 首批開展雙化協同綜合試點公布
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江蘇省鹽城市、浙江省湖州市、山東省濟南市、廣東省深圳市、重慶高新區、四川省成都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等10個地區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雙化協同)綜合試點。
詳細閱讀>>這10地,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
來源:中國發展改革報(文字由張晶、王小義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