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融昆
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既是上海落實國家戰略的重大任務,也是上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2022年,上海頂住國內國際一系列超預期因素影響,貿易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重大成績。上海外貿實現“良好開局、深度回落、加速重振”一波三折,全年進出口總值達到4.2萬億元,同比增長3.2%,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增幅達9%,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全年累計進口消費品5297.4億元,占全國27.4%,排名全國第一。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地位更加鞏固。經過中美貿易戰、全球疫情、俄烏沖突等一系列大考,上海的貿易結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呈現不少新亮點。
貿易和產業結構新亮點
一是落實“1+3+3+3+3”國家重大戰略,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促進了外貿的高質量發展。去年浦東新區進出口總值占全市近六成;上海10個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總值達1.6萬億元,占全市近四成,其中洋山特殊綜保區增速高達61.4%,對外開放高地作用進一步顯現。
二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為貿易增長奠定重要基礎。2022年上海市外貿出口呈現高技術和高附加值“雙高”特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出口增長貢獻率近八成。
三是上海進博會等展會的平臺作用和匯集作用更加彰顯。第五屆進博會海關監管展品金額超過3億美元,比上屆增長40%,汽車等展品加速變商品,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不斷放大。
四是新業態、新模式、新規則推動外貿新動能不斷壯大。2022年上??诎犊缇畴娚坛隹诳傊颠_389億元,同比增長2.8倍。中歐班列“上海號”已聯通“一帶一路”沿線8國40多個城市和站點。上海關區RCEP項下享惠進出口489.6億元,規模居全國之首。
集成才能創造更大優勢
我們也看到,上海外貿和消費規??偭坷^續增長,但基礎還不穩,中心地位也面臨新的挑戰。從國際看,全球經濟增速下行,地緣政治影響加深,外需增長乏力。從國內看,大疫情過后經濟全面恢復、內需擴張尚需時日。從上???,要素成本上升、制造業占比過低,先進產業集聚態勢尚未真正形成。去年下半年以來進口持續下滑,全年下降0.5%,全國排名降至第三,其中消費品進口下降4.9%。去年11月以來,出口也有所下滑,今年1月降幅達一成。分析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對標國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構筑新的比較優勢和發展優勢十分重要。在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千方百計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把三大先導產業、六大重點產業建設發展成為支撐上海產業和貿易發展的現實優勢。
二是充分發揮浦東引領區、臨港新片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獨一無二的開放優勢,加快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帶動各區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
三是對接世行新一輪營商環境評估,聚焦“數字技術應用”等新增評估領域,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深化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建設,加快口岸治理數字化轉型步伐,持續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
四是大力發展國際中轉貿易,將小洋山—蘆潮港區域整體規劃、騰籠換鳥,爭取中央對國際船籍港和沿海捎帶更大的政策支持,最大限度釋放國際航運中心對國際貿易的支撐作用。
五是探索“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與“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協調對接的路徑通道,對標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聚焦重點產業實施主分區制度和加工增值百分比稅收制度,推動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邊境開放向邊境后開放轉變,提升國際貿易、消費中心能級。
開放是優勢,金融、貿易、航運是條件,創新是動力,產業是基礎,集成才能創造更大優勢。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系上海海關關長)